- 当前位置:太康县食用菌 太康县菌种厂 太康县奋发食用菌合作社 > 新闻资讯 > 行业资讯 >
- 奋发菌业致力于打造高蛋白、低脂肪绿色健康菌类新生活
NEWS
新闻资讯
种养废弃物高效生产食用菌及菌渣综合利用关键
技术概述
我国每年产生的种养废弃物大约有36亿吨,种养废弃物的有效利用一直是困扰我国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难题。食用菌生产是种养废弃物高效、优质、低耗转化利用的最佳途径之一。以食用菌高效转化未被利用的种养废弃物和菌渣资源化关键技术为研究目标,针对生产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开展技术创新并集成配套,率先形成菌渣综合利用技术模式,突破了国内外食用菌生产原料局限性,生产效益显著提高。
增产增效情况
该技术在省内外累计推广15万余棚,推广新型出菇设施9000余棚,应用1亿多平方米,生产食用菌鲜菇132.3万吨,新增效益73.01亿元,菌包出口到韩国、日本、美国等国家,创汇600多万美元,菇农人均年增收1.8万元以上。集成构建了多条种养废弃物循环利用模式,促进了种养废弃物资源化高效增值,提升了食用菌产业化水平。
技术要点
1.种养废弃物优化配方
以玉米和小麦秸秆等为主料的双孢菇高产复合料配方2种:①玉米秸秆40%,小麦秸秆25%,鸡粪28%,辅料7%;②玉米芯55%,牛粪40%,辅料5%。以果树枝条为主料的香菇栽培新基质:苹果木屑60%,柞木屑18%,麦麸20%,辅料2%。以秸秆、果木屑为主料的杏鲍菇生产配方:①玉米芯50%,果木屑30%,麦麸18%,辅料2%;②棉秆45%,玉米芯30%,麦麸18%,辅料7%;③花生秸秆48%,果木屑25%,麦麸15%,辅料12%。
2.节能高效栽培设施与工艺
(1)双孢菇简易多功能周年化高效菇棚:棚体采用优化拱形钢架结构,内部采用立体层架结构,有效栽培面积利用率提高了3倍。应用双层塑料膜内夹玻璃纤维棉取代常规保温板,使其密封保温性能大幅提高。新型菇棚集成了控温、通风、喷水等管控技术,利用地源热泵空调技术,分别在冬季和夏季提供热源和冷源,节能环保,实现草腐菌低成本周年生产,空间利用率、生产效率和单产效益大幅提高。
(2)双孢菇优质高产环境调控技术:建立双孢菇菇棚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集成监控系统,对出菇棚内温度、湿度、CO2、光照等参数实现自动化最佳管控,提高了管理效率,缩短了生长周期,提高了生物转化率,产量水平由传统栽培方式的10~15 kg/m2提高到20~25 kg/m2。
(3)香菇周年化出菇设施设备和优质高产配套技术:应用具有轻简化降温性能的香菇出菇专用大棚,实现一年四季稳定生产鲜香菇;应用一种菌包刺孔器和香菇菌包的注水器,大幅度提高了工作效率;香菇菌包上架前的预处理成套技术,解决了香菇现蕾不齐的难题;应用基于光诱导的菌包自动化转色技术。
(4)杏鲍菇出菇工艺及高效管理技术:①采用袋栽工厂化杏鲍菇“定位、控蕾、不疏蕾”出菇工艺和出菇室“变频控氧技术”。②应用瓶栽工厂化杏鲍菇“搔菌+催蕾+疏蕾”的出菇工艺和小型杏鲍菇高产管理技术,较普通袋栽方式生长周期缩短9天,A级菇率提高25%。
3.菌渣二次种菇技术
根据不同菌渣种类营养成分构成,应用菌渣预处理、菌渣简易发酵处理、栽培配方等关键技术,实现不同菇种培养料的养分平衡和调控,以工厂化金针菇、真姬菇和杏鲍菇菌渣为主料二次栽培金福菇、猴头菇、平菇、榆黄菇、茶树菇、姬菇、鲍鱼菇、秀珍菇、鸡腿菇等,菌渣添加量控制在40%~75%,形成适宜不同菇种的实用技术。与棉籽壳、玉米芯或木屑配合使用,相比常规栽培配方,原料成本降低15%~30%,产量可提高5%~30%,而且可缩短生产周期,提高食用菌子实体营养价值,综合效益明显高于常规栽培方法。
4.高效循环利用模式
(1)“种养废弃物-食用菌-菌渣-菌渣有机肥-种植业”循环利用模式:通过解决种养废弃物栽培食用菌、菌渣有机肥生产和应用的关键接口技术,构建种养废弃物两级利用循环模式。该模式技术要点:一是种养废弃物栽培食用菌技术,二次种菇后的菌渣可用于生产菌渣生物有机肥,培肥地力。二是菌渣堆肥原料配比,适宜配方为食用菌菌渣70%、作物秸秆15%、畜禽粪便15%,添加复合微生物菌剂。三是菌渣堆肥发酵条件的控制,一级发酵含水率应控制在35%~50%,C/N为25~30∶1,堆层氧浓度在10%以上;二级发酵堆体温度达到50℃以下,发酵周期为7~10天。四是菌渣有机肥的施肥技术,根据不同作物需肥特点,做底肥每亩可施用200~1000公斤,可100%替代农家肥,化肥用量可减少20%~50%,增收5%~30%。
(2)“种养废弃物-食用菌-菌渣-种菇基质栽培基质-种植业”循环利用模式:通过解决种养废弃物栽培食用菌、菌渣基质化利用的关键接口技术,构建种养废弃物两级利用循环模式。该模式技术要点:一是种养废弃物栽培食用菌技术。二是菌渣用作种菇原料的轻简化发酵技术。三是适宜不同菇种的菌渣再利用技术。菌渣添加量可控制在40%~75%,与棉籽壳、玉米芯或木屑配合使用,相比常规栽培配方,原料成本降低15%~30%,产量可提高5%~30%,而且可缩短生产周期。四是菌渣制备栽培基质的发酵关键技术:优选配方为干菌渣80%~90%、干牛粪或羊粪10%~20%、腐熟菌剂0.1%~0.2%。五是菌渣栽培基质结构优化技术。发酵金针菇菌渣和珍珠岩按4∶1栽培黄瓜,产量提高6.77%,氨基酸、VC、还原糖含量分别提高27.87%、12.26%和14.29%。经发酵和脱盐处理的菌渣用作生菜、番茄、辣椒栽培基质时添加比例可以达到80%。
(3)“种养废弃物-食用菌-菌渣-养殖垫料-垫料有机肥–种植业”循环利用模式:通过解决种养废弃物栽培食用菌、菌渣发酵床垫料制作、垫料有机肥生产和应用的关键接口技术,集成构建了种养废弃物三级利用循环模式。该模式技术要点:一是种养废弃物栽培食用菌技术。二是新型发酵床建造。三是发酵床菌渣垫料制作技术,养猪发酵床垫料宜采用配方为45%菌渣、15%锯末、40%稻壳、3.0kg/m3玉米面、200g/m3发酵床菌种,养鸡发酵床垫料宜采用配方为25%菌渣、25%锯末、50%稻壳、2.0kg/m3玉米面、150g/m3 发酵床菌种。四是废弃垫料的肥料化利用。
适宜区域
全国食用菌主产区。
注意事项
1.应用适宜不同种养废弃物基质高效转化的食用菌专用品种。
2.菌渣二次栽培食用菌,不同菇种的栽培,菌渣使用量及辅料不同,要采用最佳配方。
3.菌渣循环利用模式中,菌渣转化有机肥、栽培基质和养殖垫料或生物饲料,其发酵菌剂为不同的专用微生物制剂。(来源:河南农技推广网)
我国每年产生的种养废弃物大约有36亿吨,种养废弃物的有效利用一直是困扰我国农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难题。食用菌生产是种养废弃物高效、优质、低耗转化利用的最佳途径之一。以食用菌高效转化未被利用的种养废弃物和菌渣资源化关键技术为研究目标,针对生产中存在的关键问题,开展技术创新并集成配套,率先形成菌渣综合利用技术模式,突破了国内外食用菌生产原料局限性,生产效益显著提高。
增产增效情况
该技术在省内外累计推广15万余棚,推广新型出菇设施9000余棚,应用1亿多平方米,生产食用菌鲜菇132.3万吨,新增效益73.01亿元,菌包出口到韩国、日本、美国等国家,创汇600多万美元,菇农人均年增收1.8万元以上。集成构建了多条种养废弃物循环利用模式,促进了种养废弃物资源化高效增值,提升了食用菌产业化水平。
技术要点
1.种养废弃物优化配方
以玉米和小麦秸秆等为主料的双孢菇高产复合料配方2种:①玉米秸秆40%,小麦秸秆25%,鸡粪28%,辅料7%;②玉米芯55%,牛粪40%,辅料5%。以果树枝条为主料的香菇栽培新基质:苹果木屑60%,柞木屑18%,麦麸20%,辅料2%。以秸秆、果木屑为主料的杏鲍菇生产配方:①玉米芯50%,果木屑30%,麦麸18%,辅料2%;②棉秆45%,玉米芯30%,麦麸18%,辅料7%;③花生秸秆48%,果木屑25%,麦麸15%,辅料12%。
2.节能高效栽培设施与工艺
(1)双孢菇简易多功能周年化高效菇棚:棚体采用优化拱形钢架结构,内部采用立体层架结构,有效栽培面积利用率提高了3倍。应用双层塑料膜内夹玻璃纤维棉取代常规保温板,使其密封保温性能大幅提高。新型菇棚集成了控温、通风、喷水等管控技术,利用地源热泵空调技术,分别在冬季和夏季提供热源和冷源,节能环保,实现草腐菌低成本周年生产,空间利用率、生产效率和单产效益大幅提高。
(2)双孢菇优质高产环境调控技术:建立双孢菇菇棚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集成监控系统,对出菇棚内温度、湿度、CO2、光照等参数实现自动化最佳管控,提高了管理效率,缩短了生长周期,提高了生物转化率,产量水平由传统栽培方式的10~15 kg/m2提高到20~25 kg/m2。
(3)香菇周年化出菇设施设备和优质高产配套技术:应用具有轻简化降温性能的香菇出菇专用大棚,实现一年四季稳定生产鲜香菇;应用一种菌包刺孔器和香菇菌包的注水器,大幅度提高了工作效率;香菇菌包上架前的预处理成套技术,解决了香菇现蕾不齐的难题;应用基于光诱导的菌包自动化转色技术。
(4)杏鲍菇出菇工艺及高效管理技术:①采用袋栽工厂化杏鲍菇“定位、控蕾、不疏蕾”出菇工艺和出菇室“变频控氧技术”。②应用瓶栽工厂化杏鲍菇“搔菌+催蕾+疏蕾”的出菇工艺和小型杏鲍菇高产管理技术,较普通袋栽方式生长周期缩短9天,A级菇率提高25%。
3.菌渣二次种菇技术
根据不同菌渣种类营养成分构成,应用菌渣预处理、菌渣简易发酵处理、栽培配方等关键技术,实现不同菇种培养料的养分平衡和调控,以工厂化金针菇、真姬菇和杏鲍菇菌渣为主料二次栽培金福菇、猴头菇、平菇、榆黄菇、茶树菇、姬菇、鲍鱼菇、秀珍菇、鸡腿菇等,菌渣添加量控制在40%~75%,形成适宜不同菇种的实用技术。与棉籽壳、玉米芯或木屑配合使用,相比常规栽培配方,原料成本降低15%~30%,产量可提高5%~30%,而且可缩短生产周期,提高食用菌子实体营养价值,综合效益明显高于常规栽培方法。
4.高效循环利用模式
(1)“种养废弃物-食用菌-菌渣-菌渣有机肥-种植业”循环利用模式:通过解决种养废弃物栽培食用菌、菌渣有机肥生产和应用的关键接口技术,构建种养废弃物两级利用循环模式。该模式技术要点:一是种养废弃物栽培食用菌技术,二次种菇后的菌渣可用于生产菌渣生物有机肥,培肥地力。二是菌渣堆肥原料配比,适宜配方为食用菌菌渣70%、作物秸秆15%、畜禽粪便15%,添加复合微生物菌剂。三是菌渣堆肥发酵条件的控制,一级发酵含水率应控制在35%~50%,C/N为25~30∶1,堆层氧浓度在10%以上;二级发酵堆体温度达到50℃以下,发酵周期为7~10天。四是菌渣有机肥的施肥技术,根据不同作物需肥特点,做底肥每亩可施用200~1000公斤,可100%替代农家肥,化肥用量可减少20%~50%,增收5%~30%。
(2)“种养废弃物-食用菌-菌渣-种菇基质栽培基质-种植业”循环利用模式:通过解决种养废弃物栽培食用菌、菌渣基质化利用的关键接口技术,构建种养废弃物两级利用循环模式。该模式技术要点:一是种养废弃物栽培食用菌技术。二是菌渣用作种菇原料的轻简化发酵技术。三是适宜不同菇种的菌渣再利用技术。菌渣添加量可控制在40%~75%,与棉籽壳、玉米芯或木屑配合使用,相比常规栽培配方,原料成本降低15%~30%,产量可提高5%~30%,而且可缩短生产周期。四是菌渣制备栽培基质的发酵关键技术:优选配方为干菌渣80%~90%、干牛粪或羊粪10%~20%、腐熟菌剂0.1%~0.2%。五是菌渣栽培基质结构优化技术。发酵金针菇菌渣和珍珠岩按4∶1栽培黄瓜,产量提高6.77%,氨基酸、VC、还原糖含量分别提高27.87%、12.26%和14.29%。经发酵和脱盐处理的菌渣用作生菜、番茄、辣椒栽培基质时添加比例可以达到80%。
(3)“种养废弃物-食用菌-菌渣-养殖垫料-垫料有机肥–种植业”循环利用模式:通过解决种养废弃物栽培食用菌、菌渣发酵床垫料制作、垫料有机肥生产和应用的关键接口技术,集成构建了种养废弃物三级利用循环模式。该模式技术要点:一是种养废弃物栽培食用菌技术。二是新型发酵床建造。三是发酵床菌渣垫料制作技术,养猪发酵床垫料宜采用配方为45%菌渣、15%锯末、40%稻壳、3.0kg/m3玉米面、200g/m3发酵床菌种,养鸡发酵床垫料宜采用配方为25%菌渣、25%锯末、50%稻壳、2.0kg/m3玉米面、150g/m3 发酵床菌种。四是废弃垫料的肥料化利用。
适宜区域
全国食用菌主产区。
注意事项
1.应用适宜不同种养废弃物基质高效转化的食用菌专用品种。
2.菌渣二次栽培食用菌,不同菇种的栽培,菌渣使用量及辅料不同,要采用最佳配方。
3.菌渣循环利用模式中,菌渣转化有机肥、栽培基质和养殖垫料或生物饲料,其发酵菌剂为不同的专用微生物制剂。(来源:河南农技推广网)